(资料图片)

郑博文

八月,旅游“最火暑期档”如约而至,古城游也成为不少游客的选择。但在甘肃天水,不少市民和游客发现,修缮一新的天水古城在商业化运营后,文保院落内进驻了诸多业态。不仅参观区域受限,消费门槛提升,一些甚至被“改头换面”,危及院落安全。到底发生了什么?文保院落为何“变味”了?(8月19日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文保院落”即文化保护院落,是集建筑、艺术、历史于一体的综合性古代建筑,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探究价值。在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保院落见证了岁月的流转,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文保院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在修缮过程中,很多商业进驻改造院落,对古院风貌进行新加工和改建,使很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变得“金味儿”十足,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气息;同时,经营主体对文保院落的随意改造,易导致古建筑的损毁和糟朽;再者,院中顾客使用燃气小炉加热菜品,院中厨房烹饪使用液化气,还存在遮挡消防设施、木结构缠绕易燃物、私拉电线等问题,给文保院落带来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文保院落内的古建筑具有独特性,如遭损毁,将不可逆。因此,改造古建筑,需以“保”字当头,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不能一味追逐商业利益。

如何有效保护古代建筑,让它发挥应有的价值,是各方亟待思考的问题。

首先,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保护政策和管理制度,规定保护的标准和责任,不得随意改造,确保古建筑的原貌和完整性;加大资金投入,为保护古建筑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用于维修、保护和开发古建筑,确保古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对古建筑的监督和管理,完善报批制度,严格审核报批流程,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负责古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完善举报和投诉机制;加强技术研发,升级监控设备,强化一键报警系统,引进人工智能对古建筑的历史源流、建筑风格、文化特色、保护措施等进行播报宣传,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切实提升保护水平;加强文物、消防、宣传、工商等部门多方联动,常态化巡查相关领域,严格规范相关单位的行为,消除古建筑内的安全隐患,同时对破坏古建筑的行为及时制止并立即叫停相关工程,严厉处罚破坏古建筑的相关责任人和单位。

其次,广大群众应主动了解和学习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认识到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增强文物保护意识;自觉遵守政府部门的文物保护法规,积极配合政府等相关部门开展的古建筑保护工作,提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关注古建筑的保护情况,发现破坏古建筑的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同时,社会各界可通过捐赠、志愿服务、公建筑益活动、文化节、举办国内外科研和学术研究交流会等方式,扩大保护的宣传和影响范围,赋予古建筑更多的生机和内涵,为古建筑的保护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

“文物维系文脉,文脉关乎国脉”。唯有全社会的加倍重视和共同努力,积极参与保护古建筑的共治共建,才能让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展现其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魅力。我们期待,在全社会的精心保护下,包括文保院落在内的所有中国古代建筑,将闪耀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