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烈日如旧,走进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桂圆肉飘香。万亩绿丛中镶嵌着一排排、一片片整齐民房,淡黄色的墙体、橙黄色的屋顶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展示着金牌龙眼之乡富裕幸福的生活。走进圩街,沿街商铺统一的仿古式外立面,诉说着千年果乡的风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几年,大家的房子统一风格、统一色调,就连我家的‘赤膊房’都穿上了新衣裳,看起来赏心悦目。”储良村莫姨美滋滋地说。
龙眼时节,一批又一批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走进金牌龙眼之乡,尝好果,品乡村之美。“统一、整齐却又不失当地特色。”这是不少游客对分界镇村民房建筑的一致评价。农房风貌管控既要规范新建房审批管理工作,又要对原有农房进行风貌提升,才能让乡村“美”出一致高度。
高州把开展“赤膊房”美化改造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的重要抓手,针对重点区域、关键点位,推进整治“赤膊房”和规范新建农房审批工作,深入开展农房改造美化、风貌提升攻坚行动,以点的突破带动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2023年8月18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头版报道。
[gf]25b6[/gf]实施源头管控
坚持“二十四字”工作机制
“赤膊房”是指砖面裸露在外,外立面没有做好防水、装饰等工艺的房子。这样的房子既影响村容村貌,遇到雨天还容易渗水,导致电线短路等,与现如今的乡村发展以及农民生活要求十分不符。
要在源头上杜绝“赤膊房”的增加,就要实现农村建房全链条管理。
农村建房怎么盖、怎么盖得好?2021年,茂名提出了一套切实管用的工作方法——“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共计24个字,简称“二十四字”工作机制。
“二十四字”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通过规范审批、严格监管、从严执法,加强对农村建房规范化引导和全链条管控,实现农房建设先批后建、土地节约、有序建设。
今年,广东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其中对建设高品质镇、高品质乡村提出了要求。“二十四字”强调的正是对农房建设实行全链条有效管控。
走进高州市潭头镇乾坡村的一处农房建筑工地,门口处一块蓝色的铁牌子格外醒目。走近一看,这是潭头镇农村建房施工公示牌。公示牌上清晰地标注着农房建设相关信息,从批建面积、层数到规划许可证号、宅基地批准书编号,再到建筑材料供应商、承建乡村建筑工匠等信息一应俱全。
“你看,这里还有监管责任人签名栏。他们来一次签名一次,给我的房子把好质量关、安全关,比我还上心!”建房人列飞骄傲地介绍起这块牌子。
这块蓝牌子之所以让列飞安心当起“甩手掌柜”,在于信息全公示、过程全监管。
今年来,为强化对农村建房规范化引导和全链条管控,高州市创新建立建房挂牌制度,实行农村建房挂牌施工。一块块蓝牌子,竖起了农户、镇村干部、工匠、建筑材料供应商各自的责任,也竖起了高州严格落实茂名“二十四字”工作机制的决心。
目前,随着“二十四字”工作机制的推行,新房管得住、建得好,一个个升级版的美丽宜居村跃然而出,盖新房塑新貌成为高州乡村建设的新常态。在“二十四字”工作机制的推动下,高州基本没有“赤膊房”新增。
[gf]25b6[/gf]坚持村民主体
“以奖代补”激发改造热情
走进分界镇学富新村,白墙黛瓦的徽派现代化村庄映入眼帘。一楼沿街商铺兴旺,村道干净整洁,转角小公园绿意盎然,放学的孩童、休闲散步的老人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这是分界镇借鉴珠三角城市城中村改造模式,由村民按统一价款出让原旧宅基地和村中其他建设用地,并邀请乡贤返乡投资建设推进旧村改造,探索建设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学福新村拓展了集镇面积,打造了具有徽派特色建筑风格、相对统一集中的优质居住区、商业街。
原本杂乱的小村庄,摇身变成独具特色的徽派优质居住区。村民在家门口开起了小商店、电商中心,卖起了土特产,日子越过越红火。
“赤膊房”的出现,归根结底是以前农村经济不富裕。为此在“赤膊房”改造中,高州始终坚持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村民、乡贤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呼吁大家齐动手美化家园。比如学福新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动员外出经商、在职或退休人士等组建“乡贤天团”,支持和参与其所在自然村“赤膊房”的改造建设。
今年,高州还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开展建筑企业结对帮扶行动,充分利用建筑企业之所能、所强对接镇村所需,深度参与美丽圩镇、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发动全市32家建筑企业与各镇(街道)签约达成合作协议。
此外,高州党员干部带头,发动村民投资投劳,干在一线、集中攻坚,带动群众动手建设美好家园。
比如东岸镇丹修村、石板镇灯笼坡村等,通过发动村中的能人巧匠、乡村建筑工匠利用闲时参与“赤膊房”改造,推动村庄风貌提升。
高州还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办法和探索村民利益共享模式,“以奖代补”激发群众“赤膊房”改造热情。根子镇元坝村、分界镇储良村还出台了村级《农房管控风貌提升指导意见》《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工作奖补办法》,并写入村规民约,对按要求实行房屋外立面统一建设的农户,分档次进行奖补。
[gf]25b6[/gf]引入金融“活水”
推出多款“乡村风貌贷”
山头上荔枝林郁郁葱葱,山脚下是灰瓦白墙、碧道小溪。这里是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委会桥头村,一个人气旺的唐朝古城风格新农村。
乡村面貌的变化,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润泽。2020年8月,全省首笔农房风貌提升贷款——“荔乡风貌贷”发放,家住元坝村的吴叔以家中大片荔枝林为担保,领取到了这笔用于外立面改造的贷款,解了燃眉之急。“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吴叔开心地说。
元坝村坚持党建引领、完善机制、规划先行、金融赋能,全面推进“赤膊房”美化改造工作,目前已改造存量农房777栋(含“赤膊房”),完成率达90.9%,形成长达3公里的岭南农房风景线,被评为省十大美丽乡村,入选全国乡村振兴村级典型范例,成为妥妥的“顶流村”。
经过3年的不断改进,在高州镇村荔枝林、龙眼林、桂圆肉小作坊等乡村资源都可以贷款,以解决农房风貌改造的资金需求。
这是高州创新引入信贷金融支持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高州在全省创新推出“美丽乡村农房风貌贷”和“美丽乡村工程贷”等信贷产品,专门向农户发放用于农房风貌改造提升的贷款,支持“赤膊房”改造,助力村容村貌整治。如在根子镇针对性实施的“荔乡风貌贷”,就是根据村民种植荔枝等农作物的收入情况,结合田园体建筑物风格建设特点和资金需求,按农民收入特点设计的产品,使农户能贷、敢贷、能还,有效解决农户农房风貌改造资金需求。
如今贷款办理更便捷,门槛更低,发放更快,越来越多的农户受益。金融力量的加持让“赤膊房”越来越少,一条条美丽乡村蝶变。
据悉,经摸底调查,目前高州共有“赤膊房”57279栋,已完成改造美化12566栋。高州还重点围绕“四沿”,即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国省干道沿线、农村县乡道沿线,推进1.7万多栋农房风貌提升,以点带面带动全域面貌提升。
高州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乡村特色,制定《高州市农房设计方案图集》,引导农民建设安全、实用、经济、绿色、美观的住房;坚持不懈打造“县一片、镇一村、村一组”,在全市谋划建设5+2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着乡村振兴示范带,逐步消除沿线可视范围内的“赤膊房”,示范带动提升乡村整体形象;提倡推广使用新型材料。降低建筑成本,加快施工速度,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完善村规民约,由每个自然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集体商定,确定1至2个建筑立面风格,列入村规民约,进行刚性约束……
“组合拳”之下带来的是——全域内有美丽宜居圩镇25个,7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了美丽宜居村的标准;打造长坡镇玉蕴田村、石鼓镇深冲村及大王岭村、南塘镇高车村等100多条示范村;建成长30公里的“鉴江印象(西线)”示范带和长39公里的“甜美果海”示范带,成为展示高州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窗口;“甜美果海”示范带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年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元坝村、分界镇、高州整县连续3年代表茂名参加省乡村振兴大擂台,且都进入全省六强……高州镇村焕发新活力、新风气。
【撰文】邱茜 通讯员 龙步云 刘国明
【作者】 邱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