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研究团队实现室温超导的消息在全球刷屏,期待和质疑声此起彼伏。韩联社7月28日报道称,该研究团队成员透露,相关论文其实还没有完成且“存在很多缺陷”,是一名团队成员未经其他作者许可擅自发表的,目前已要求网站下架论文。

韩国研究团队合成的LK-99超导体

报道称,预印本网站arXiv信息显示,首次发布在该平台的论文作者包括量子能源研究中心代表李锡培(音,Suk-bae Lee)、曾任职于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的金贤卓(音,Ji-hoon Kim)和高丽大学研究教授权英完(音,Young-wan Kwon)。arXiv是一个可以快速发布未经同行评审的论文的网站,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发布,这意味着该网站的论文尚未得到学界验证。


(资料图片)

根据韩国团队的作者们的说法,网上发表的室温超导论文其实尚未完成,团队还没有准备公开。

李锡培7月28日接受韩联社采访时说:“在没有征得其他作者允许的情况下,权英完研究教授擅自将其发表,(团队)已经要求(arXiv)将论文下架。”

他还称,这项研究是针对今年4月发布在韩国期刊的超导体论文的补充,已向国际期刊申请审查。团队将把研究成果整理后发送给正式的学术期刊,还要经过同行评审程序,很快就会得到学界评价。

金贤卓在接受美国科学媒体采访时同样证实,论文还存在“很多缺陷”,是在未经他本人允许的情况下发表的。

他还透露,权英完曾担任量子能源研究中心首席技术官(CTO),但在四个月前便辞职了,目前与团队无关。

据高丽大学相关人士透露,学校目前也无法与权英完取得联系。

7月22日,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团队在arXiv上发布两篇论文,宣布成功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室温常压超导体,即在常压条件下,一种改性的铅-磷灰石(命名为LK-99)能够在127℃(Tc≥400k)以下表现为超导体。

上述新研究实际上关联到两篇提交时间相差不到2.5小时的论文。就论文本身内容来看,第二篇更为详尽。两篇文章作者人数不同,第一篇有三名,第二篇有六名。第二篇与第一篇一样,李、金二人为第一、第二作者,但将权英完除名。同时增补了美国威廉玛丽学院物理学研究教授金铉德(音,Hyun-tak Kim)、汉阳大学名誉教授鱼根浩(音,Keun-ho Auh)等人。

截至发稿,观察者网仍可以在arXiv网站上查询到这些论文。

室温超导是科学界长期以来的梦想之一。超导是物质的一种特殊状态,指导体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状态,这使得超导体可以无损耗地输电。但它通常需要被冷却至零下196摄氏度左右的极低温,并且需要施加极高的压力才能成为超导态,很难普遍运用到实际中。

韩联社注意到,韩国团队研究出室温超导体的消息难得引发了国外媒体关注,但有外国学者持质疑态度,比如发表的数据缺乏细节;韩国国内学界也较为谨慎,称这些研究人员与国内超导体学界完全没有交流,论文成果在得到验证之前应慎重看待。

超导材料的使用可以实现高效的能源输电,可将电能输送到更远距离,降低能源运输的成本,提高能源传输的效率/IC Photo

7月28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闻海虎接受采访的时候向澎湃科技表示,“我们仔细分析了他们的数据,从三个方面——电阻、磁化和所谓的磁悬浮,都不足以说明它是超导现象(材料)。”“我们判断(它所谓的超导)极有可能是个假象。”

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教授斯佩勒(Susannah Speller)表示,目前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他们还没有得到这些样本超导性的有力证据,因为缺乏超导性的明确标志,如磁场响应和热容量。

上海市超导材料及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超导应用研究专家洪智勇在7月30日上午东吴电子举办的内部电话会上表示,近期韩国研究团队公布的超导体极大概率不是室温超导。

他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根据现有情况来看,韩国团队报道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并不是很正统的超导材料验证实验。他们报道材料的合成方法非常明确且简单,但测试方式和数据的呈现形式以及数据的严谨程度都非常粗糙,更和国际认可的一些验证超导性能的测试方法差距很大。

7月31日,美国顶尖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纳米结构材料理论研究员西妮德·格里芬(Sinéad Griffin)发文表示,其使用了密度泛函理论(DFT)和GGA+U方法进行了计算,为近期韩国团队所谓的“室温常压超导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给超导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启示。

在LK-99的两篇论文于7月22日上午首次在预印本网站公开约一周后,至少又有三篇与LK-99相关的新论文在arXiv上公开。其中两篇来自中国,分别由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完成,但均未证实韩国团队的说法。

8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常海欣教授证实,B站“潜在室温超导材料”验证视频出自所属团队,视频称该校材料学院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