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刷短视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一位自称俄罗斯车臣特种部队精英的网红“保尔·柯察铁”?
如果有,恭喜你,见识到了更为魔幻的网红世界。
(资料图片)
这位日常在俄乌战场和美军战斗、击落美国无人机、抓获美国斥候的俄罗斯士兵,其实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河南老铁。
或许你已经识破了他的伪装,只是爱看他拍的段子,但也有不少网友信了他的话,不仅给他送上了点赞小红心,还真金白银地支持他打美国人。
目前的情况是,“保尔·柯察铁”已经被全平台封杀。但在此之前,据说他仅卖出的奶粉已经有38万元。
保尔·柯察铁,凉了
单是看名字“保尔·柯察铁”,就已经很有迷惑性。
和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角保尔·柯察金的名字一字之差,很容易让人相信他是俄罗斯人。但事实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位苏联作家,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人。
而很多人之所以对“保尔·柯察铁”的俄罗斯人身份深信不疑,源于他对个人人设的打造。
光溜溜的头顶,浓密的络腮胡子,开启美颜特效后浓浓的斯拉夫风味,还有硬凹的俄罗斯人说普通话的口音,拙劣但能唬人。
在短视频中,“保尔·柯察铁”是一位英勇的战士,他攻占过乌克兰哈尔科夫的核电站,还捉了一条大鱼;在扎波罗热的丛林里,伏击了美国的北极熊团;在乌克兰赫尔松的热电厂,抓获过美国第一师的骑兵……
动不动就给美国顾问一顿“竹笋炒肉”,要么嘲讽美国“坦克都给你炸了,我看你还牛逼不”,把爽感拉满。
▲ 图源:抖音
开场白一定是“中国的朋友们你们好”,结尾一定是慷慨激昂的“乌拉”,拉近和中国网友的距离。
他还贴心地提醒中国朋友们,“你们生活在和平环境里,一定要居安思危。美帝国主义亡我们之心不死,要时刻提高警惕。”
▲ 图源:抖音
评论区,不乏中国网友对他的褒奖。有人夸“干得好”,有人祝福“平安凯旋”,还有人担忧他的安全,表示“一定要开启飞行模式再拍视频”。
而当“保尔·柯察铁”积累了40万+粉丝,他在主页开了商店橱窗,开卖俄罗斯特产。他对下单的中国朋友万分感谢,因为每多一单,就等于向美军射出了一颗花生米。
▲ 图源:抖音
但有人逐渐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保尔·柯察铁”的口音怎么一股河南味?他的ID怎么也在河南?他背后的所谓乌克兰核电站,不就是河南洛阳的发电厂冷却塔吗?
▲ 图源:抖音
骗局被揭穿只在一瞬间。
“保尔·柯察铁”立马把马甲换成了“王抗美”,依然是时代感满满的名字,但还是没逃过被平台封禁的下场。
▲ 图源:抖音
“冒充外国人”,
成了流量密码
不知从何时起,在短视频平台冒充外国人,成了流量密码。
这背后已经不是“外来和尚好念经”就能轻松解释的,更深层的,其实是一套爱国主义生意经。
之前写到跨国网红夫妻“金爱罗夫妇”时,我提到过让他们爆红于网络的一支短视频。
二人一起去打新冠疫苗,来自韩国的丈夫金爱罗以为自己不能接种,默默坐在台阶上等待中国妻子。谁知道妻子接种完后告诉他,他也可以接种,金爱罗感激地对着镜头说表示:“谢谢中国,谢谢你是中国老婆。”
▲ 图源:河南共青团
中国人热情好客,对于表达“我爱中国”、“我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更有天然好感度。
比较出名的还有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的俄罗斯留学生@伏拉夫,他凭借人设“一个爱中国,爱在中国生活的俄罗斯人”爆火全网,如今在抖音积累了1359万+粉丝。
▲ 图源:抖音
外国人的流量密码,很快被中国人拿捏。
尤其是美颜滤镜、AI换脸的加持,中国人在社交平台假冒外国人,不再有技术难题。
这就有了“保尔·柯察铁”。
不过,不同于“保尔·柯察铁”的光速翻车,之前的网红“俄罗斯娜娜”才是王者。
早在2021年,她就发现了“假冒外国人”背后的庞大流量,利用特效换脸,她自称是俄罗斯人,自导自演了一出“俄罗斯人在湖北”的戏码。
“俄罗斯娜娜”在短视频中赞扬中国美食、美景,表达对中国的热爱,有时候还在结尾补上一句,要介绍自己远在俄罗斯的朋友嫁到中国来,为中国单身汉们操碎了心。
▲ 图源:抖音
深知中国国情的“俄罗斯娜娜”,十几天时间就吸粉40万,一年时间积累了近200万粉丝。
然后,就是相似的剧情——带货俄罗斯特产。打着俄罗斯进口标签的伏特加、巧克力、红肠等,都是橱窗里的爆款。
直到央视点名批评,这位“俄罗斯娜娜”的骗局才被戳穿,账号被彻底封禁。
▲ 图源:抖音
平台监管在哪?
或许会有人问,为什么假冒俄罗斯人这么吃香?或者说,“保尔·柯察铁”们收割的是哪些中国网友?
有人可能会用“俄粉”来概括,但我想,更具体地说是中老年人。
这些人经历过“中苏友好”时期,从而对俄罗斯有着美好的滤镜和情怀,再加上俄罗斯“战斗民族”的标签,更容易被中老年人无条件支持和崇拜。
但这一群体,也是互联网上的“弱势人群”,他们往往对一些网络信息深信不疑,容易上当受骗。
就说“保尔·柯察铁”捏造的身份和故事,年轻人可能一眼就能识破,但不懂网络套路的中老年人,就会信以为真。
▲ 图源:抖音
这个时候,平台对账号和内容进行把关审核,是让中老年人免于受骗的一道屏障。
但我们看到的是,平台的监管力度远远不够。
尽管“俄罗斯娜娜”和“保尔·柯察铁”已经被先后封禁,但在网友起初质疑他们造假时,两个网红都曾分别改名“大中国娜娜”和“王抗美”继续卖货圈钱。
为什么平台可以通过改名申请而不是直接封号?咱也不敢问。
尤其是“俄罗斯娜娜”,她竟然又摇身一变成了中国原创音乐人,靠着歌曲《爱如火》再次爆火全网。
如今,她的账号“大中国娜娜”和“爱如火那艺娜”在抖音积累了近45万粉丝,接商演、卖货,依然风生水起。
▲ 图源:抖音
从劣迹艺人到音乐人,“俄罗斯娜娜”的身份转变其实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如今各大短视频平台均没有出台对“假冒外国人”账号的相应管控措施。
这意味着,还会有更多“假洋鬼子”被复制。
以及,更多中老年人被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