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澜之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财报显示,2022年,海澜之家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5.62亿元,同比下降8.0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55亿元,同比下降13.49%。这也是继2020年后,海澜之家再次录得营收利润双下滑。
(资料图)
财报截图
财报数据显示,2019至2022四年间,海澜之家营收增速分别为15.09%、-18.26%、12.41%、-8.06%,净利润增长分别为-7.07%、-44.42%、39.6%、-13.49%,整体呈现出放缓趋势。
除主营品牌海澜之家外
其他子品牌如圣凯诺、英氏等毛利率同比下降
海澜之家旗下各系列品牌都有专门的定位,如海澜之家面对的是20~45岁的男性、圣凯诺为职业装、OVV为女装、黑鲸为潮流时尚男装品牌、英氏为婴童服装、男生女生为童装。
截图自2020年财报
2022年财报显示,2022年,除了主营品牌海澜之家外,圣凯诺以及其他品牌的毛利率都在同比下降,营业收入减少,但营业成本却在增加。
具体来看,2022年,集团主营品牌海澜之家实现营收137.53亿元,同比下降9.11%,营业成本79.43亿元,同比减少12,49%,毛利率42.24%,同比增加2.23%;
第二大品牌圣凯诺实现营收22.47亿元,同比下降0.58%,营业成本11.55亿元,同比增加5.53%,毛利率为48.60%,同比下降2.97%;其他品牌实现营收19.04亿元,同比减少6.74%,营业成本9.10亿元,同比增加20.20%,毛利率为52.20%,同比下降8.07%。
但总体来看,海澜之家全系列产品毛利率为44.10%,同比增加2.31%。
裤子库存量同比增加最多
不可退货商品占营业成本超两成
财报数据显示,海澜之家2022年绝大多数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都同比减少了约10%以上。分产品来看,2022年,库存量同比增加的有裤子、茄克衫以及西服,其中,裤子的库存量同比增加36%至2321千万条,生产量同比增加了3.3%,但销售量却下降了12.58%。
对海澜之家等服装品牌而言,解决库存量是企业需要面对的难题。财报显示,公司零售品牌的产品采取直接向供应商采购的形式,采购合作模式包括不可退货模式和可退货模式。可退货商品即指公司可以将未销售出的产品按照成本原价退还给供应商,因此,公司不承担存货跌价风险,对该类存货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可退货的商品,公司承担存货跌价风险,对该类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由公司承担产品的滞销风险,如2年内不计提,2-3年计提70%,3年以上库龄则计提100%。
报告期,海澜之家品牌的采购模式为“可退货为主,不可退货为辅”,其他品牌目前主要采用不可退货的采购合作模式。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期末存货94.6亿元,较年初的81.2亿元增加13.3亿元,上升16.44%。存货周转天数为298天,较去年增加65天。其中,不可退货商品达24.52亿元,占营业成本(约106亿)23%,2年以上库龄存货金额达3.71亿元。
海澜之家也称,由于公司运营模式的特点,存货包含公司总部仓库的备货以及门店尚未实现销售的货品,同时主品牌海澜之家的产品销售两季,导致公司的存货规模较大,相应存货管理成本较高。
针对这种问题,海澜之家称,将采取加强研发、控制首单比例、提高供应链反应速度等措施,进一步控制和改善库存结构,降低产品滞销风险,同时公司已按规定对不可退货产品计提了充分的跌价准备,减少进一步减值风险。
通过签约年轻优质偶像等提高年轻客群占比
2022年广告宣传费用有所回落
在去年官宣许魏洲为代言人后,今年3月28日,海澜之家官宣当红演员张颂文代言海澜之家,这也是海澜之家继林更新、周杰伦等明星后的又一代言人。然而,这次海澜之家却遭遇翻车,其官宣图被网友吐槽“挪用路演图”“P图过度”,仅官宣一天,该公众号就删除了官宣的推文。
财报提及,海澜之家通过签约年轻优质偶像,合作实力人气达人,更好的触达年轻消费群体,为品牌带来更好的关注度与新鲜感,同时,不断提升产品年轻化属性,提高年轻客群占比。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海澜之家一方面降低传统电视广告投放的比例,另一方面采取明星代言+品牌植入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宣传力度。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海澜之家的销售费用增长5.3%至34.24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6%至1.94亿元。销售费用中,有3.96亿元为广告宣传费,比2021年为5.53亿元减少了1.57亿元。表格数据显示,2022年销售费用增加主要为职工薪酬和租赁及物管费大幅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南都报道,今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局公布的抽检信息显示,海澜之家婴童品牌英氏的1批次婴幼儿鞋被抽检出甲醛、重金属项目超标。近两年,英氏以及男生女生这两个童装品牌都曾因产品抽检不合格被罚。
海澜之家表示,公司针对童装、女装等其他服装细分领域及生活家居领域推出多个子品牌,品牌培育及运营时间较长,且前期推广费用较大,品牌后续发展仍然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能否培育及运营成功具有不确定性。为此,公司将紧跟市场趋势,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创新营销形式,提高品牌知名度,降低品牌的培育及运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