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韶山市人社局用心用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社会顽疾,强化治理,坚持源头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原则,韶山市跻身全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县市区,韶山市人社局也因此获评“全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
着力源头防控,健全三项机制
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完善健全三项机制,从源头上防范欠薪风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健全投资决策机制。成立投资决策委员会,出台《韶山市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前期论证暂行办法》《韶山市重大项目预算审核和投资决策规则》,全面规范政府投资决策程序与规则,确保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坚决杜绝无合规资金来源、未经上级财政核准、新增隐性债务的项目上马,从根本上避免资金断链造成的欠薪风险。
健全助企纾困机制。多措并举为企业纾困增效,建立提升企业保支能力的长效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贴心推出先建后验、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等惠企措施,提升“一件事一次办”效率,政务服务实现降成本与提效率双优化。建立干部联企送政策优服务解难题常态化机制,“一企一策”解决企业实际问题。2022年,该市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降成本4.23亿元,助企融资20.02亿元,帮助企业追回清欠款3500余万元,输送5054名农村劳动力入企务工就业,有力提升了企业保支能力。
健全防欠维权机制。建立投诉快处机制,开通农民工投诉维权窗口和“绿色通道”,随时接受农民工的投诉举报,第一时间介入、全程跟踪服务、动真碰硬整改落实,做到有诉必查、一查到底。实行领导包案制,由市领导挂牌督办,坚持清单管理,落实挂账销号制,做到“主体不弄清、问题不解决、责任不落实”绝不销案,市长热线、问政湖南、全国欠薪线索平台等欠薪案件办结率达100%。与此同时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在项目报建时将项目负责人、劳资员拉入微信群发送《标准化指导手册》及治欠有关政策,确保项目开工时《农民工维权告示牌》全到位,并以《致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以《致工程建设领域企业倡议书》及现场交流、以案说法等方式,增强企业诚信守法用工意识。
立足过程管控,强化三个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抓好三个保障,全力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
强化制度保障。严格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按一定比例提前缴存工资保证金,坚持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工资保证金未到位的项目坚决不予开工。坚持在建项目实名制、分账制、银行代发制等系列制度,做到防欠薪制度全覆盖,以严格的制度执行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加强与银行金融机构的协作,强化实时监控预警,确保工程款按进度支付、农民工工资按月足额到账。
强化兜底保障。设立应急兜底周转金,列入财政预算,用于应急和兜底保障,作为工资保证金制度的补充,为保支防欠上了“双保险”。严格应急周转金管理使用,出台《韶山市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资金使用条件和程序,确保应急周转金用在关键处,产生良好效益。
强化执法保障。严格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监管执法,深入开展“冬病夏治”“冬季攻坚”等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组织住建、交通、水利、公安等行业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和专项督查,特别是春节、“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全面排查资金链风险隐患。建立“两法”衔接联合办案机制,营造对恶意欠薪行为的严打高压态势,人社、公安、检察、法院密切协作,强化信息共享互通,提前介入处置欠薪隐患3起,移送案件3起。
聚焦重点问题,抓实三大举措
坚持全市上下一盘棋,协同一条心,以三大举措破难题保薪资,坚决实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动态清零。
抓好部门联动。成立由该市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定期调度,统筹协调,高位推动,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基础上,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由分管市领导牵头开展多部门常态化联检联查,对问题隐患及时交办督办,对疑难问题集中攻坚,齐心协力防隐患、抓整改、保稳定,形成相互配合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抓好增收保支。紧盯资金这一核心问题,千方百计提升可用财力。着力招商引资,2022年引进2个“三类500强”项目,签约22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增6家外贸“破零倍增”企业。着力平台转型,剥离公益职能,回归主责主业,市城发集团、高新投营收持续增长。着力争资争项,共争取到位政府债券和各类专项资金17.55亿元。着力盘活资源,处置“三类”用地1098亩,实现园区实体税收增长25%。2022年,该市财税收入增长位居湘潭第一,综合债务率总体可控,为保支防欠提供了有力支撑。
抓好考核奖惩。严格督查考核,常态化开展保支治欠工作督查,把农民工工资支付纳入全市“十个一批”重点工作督查范围和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作为审计监督重点,强化责任追究,倒逼责任落实。落实联合惩戒,推行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和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红黑榜”制度,在信用信息平台及政府网站公布评价结果。2022年共对169家用人单位作出诚信等级评价,评定出劳动保障守法诚信A级、B级单位167家,C级(失信)单位2家,将失信单位纳入“黑名单”,在项目建设、优惠政策等方面向A级倾斜,予B级以限制,有力地遏制欠薪势头。(马韶峰)